“夏天這么熱,怎么可能會濕氣重?一定是醫生騙人的”這估計是很多人聽到夏天需要祛濕的反應。很多人都不知道濕氣重確切的危害是什么,同樣也不了解應該如何很好的去應對體內濕氣過重的問題。下面一起來了解一下夏天去濕氣的方法吧~ 那為什么夏天
“夏天這么熱,怎么可能會濕氣重?一定是醫生騙人的”這估計是很多人聽到夏天需要祛濕的反應。很多人都不知道濕氣重確切的危害是什么,同樣也不了解應該如何很好的去應對體內濕氣過重的問題。下面一起來了解一下夏天去濕氣的方法吧~
那為什么夏天的太陽那么大,體內的濕氣還會重呢?其實原因也很簡單,夏天濕氣重的原因主要是天氣的問題。夏天雖然是比較熱,太陽比較毒,但是夏天卻是一年四季中**濕潤的季節。因為夏天大部分地區,都是比較多雨的, 所以天氣一般都會比較的濕潤。從而就讓很多的濕氣有機可乘,大量的進入了體內,導致了體內濕氣過重。
其次就是飲食,同樣是因為夏天天氣熱,人們一般都比較喜歡吃比較冰涼的食物來祛暑,比如冰鎮西瓜、冰淇淋等,這就讓很多的寒氣大量入侵,導致我們體內濕氣過重。夏天大家還是盡量少吃一些冰冷的食物,減少寒氣進入體內。
再有,夏天經常做的一件事情,同樣會給我們的身體造成濕氣過重,那就是吹空調。天氣一熱,很多人都會選擇待在長時間的待在空調屋里,大量的冷氣進入體內也給我們的身體造成不適。夏天室外天氣熱,但是適當的戶外運動也是很必要的,可以選擇相對比較涼爽的時候進行一些戶外的運動,同樣可以避免體內濕氣過重。
都說夏天祛濕很重要,那又該如何有效的祛濕呢?濕氣重是中醫范疇里的一個概念,因此想要有效祛濕的話,主要還在于身體的調理,這其中食療是調理身體很好的一個辦法。
紅豆是中國特有的一種豆類,營養比較的豐富,所以一直在中國人的餐桌上占據一個比較重要的位置。中醫很早就記載,紅豆有祛濕的作用,夏季多吃紅豆的話可以有效的健脾養胃,祛濕消腫。而薏米一種被認為是祛濕的利器,祛濕的效果很多人都有所耳聞。將紅豆和薏米一同煮,可以有很好的祛濕效果,也是***的祛濕調理方法。
夏天天氣濕熱,體內濕氣重,因此夏天祛濕很重要。夏天喝點紅豆薏米茶,可以很好的解決體內濕氣過重的問題。
方法一:茶療祛濕
用具有健脾祛濕效果的食材,做杯茶飲,每天喝,是既簡單又有效的祛濕方法之一。
送你幾個祛濕小茶方,可以自己動手做,每天喝一杯,幫助你排濕毒!
祛濕小茶方一:蒲公英五方草茶,健脾、祛濕、排毒
【材料】蒲公英根、赤小豆、薏仁、淡竹葉、馬齒莧、槐米、芡實、綠茶
【做法】
1、野生蒲公英根洗凈,切段,烘炒制成茶,備用;
2、赤小豆、薏仁,炒熟,備用;
3、淡竹葉洗凈,炒制成茶,備用;
4、馬齒莧,洗凈曬干,備用;
5、槐米、綠茶、炒制成茶,備用;
6、取蒲公英根0.7g、赤小豆1.7g、薏仁0.7g、淡竹葉0.2g、馬齒莧0.1g、槐米0.1g、芡實0.3g、綠茶0.2g,全部碾碎,做成茶包即可。
解析:
蒲公英,擅長祛濕熱,可瀉火、***、除濕,改善濕熱所致惡心、舌苔發黃等癥。
五方草,歸肝、心、脾、大腸經,具有清熱***、利水祛濕作用。
赤小豆,健脾利濕、消腫***。薏苡仁,利腸胃,消水腫,健脾益胃。芡實,歸脾、腎經,能健脾祛濕、固腎止瀉。
淡竹葉以滲濕泄熱見長。槐米可涼血止血,清肝瀉火。綠茶不發酵,多種成分幾乎都保留下來,祛濕效果比較好!
祛濕茶方二:龍須玉竹茶,利水、祛濕、泄熱、消腫
【材料】蒲公英根、龍須、玉竹根、玫瑰花
【做法】
1、將蒲公英根洗凈,烘干炒制成茶,備用;
2、取新鮮干凈的龍須,洗凈,烘干,備用;
3、玉竹根洗干凈,蒸煮后曬干,炒制成茶,備用;
4、野生玫瑰花瓣自然陰干,備用;
5、取龍須1g,蒲公英根0.4g,玉竹0.3g,玫瑰花0.3g,碾碎后做成茶包即可。
龍須,味甘、淡,歸膀胱、肝、膽經。利水、消腫、泄熱,可促進體內多余水分代謝,減少頭發皮膚出油,消除小腹贅肉等有效。
玉竹根,有養陰***、生津止渴的功效。玫瑰花性溫,可中和配方的寒性。
加上蒲公英利水祛濕熱之效,此方對于濕氣重,小腹胖者效果尤佳!
方法二:泡腳祛濕
熱水泡腳,也是很好的祛濕方式之一!
泡腳可以「引氣下行」,引導陽氣到足底、***強身,也有發汗排濕氣的作用。
即使夏季天氣炎熱,也要注意用熱水泡腳,并且,泡腳水中加點“料”,對于祛濕效果更佳!
泡腳水+花椒
中醫認為花椒又祛濕、驅寒的功效。
花椒本身性辛溫,香氣濃重,能夠祛除寒氣。
日常用花椒泡腳,花椒的除濕除燥的功能,通過腳底傳遍五臟六腑,改善女性宮寒的體質。
用法:用一個棉布包,準備好一定量的花椒,然后將花椒放進包里,系緊之后就可以放入水中開大火煎煮,要將花椒的藥效完全融入水中,然后就可以泡腳了,泡腳的過程當中可以不停的放入花椒,時間大概10~30分鐘為宜,身體微微出一點汗就比較好了。
泡腳水+生姜
用熱姜水泡腳則更加促進腳部血液循環,從而消除疲勞、驅走體內寒氣,促進新陳代謝,達到養生保健的功效。
姜水泡腳時,使用老姜效果更好,不僅能預防感冒,還能散寒、除濕、***、減少手腳冰涼,甚至有暖腎養腎、延緩衰老的作用。
用法:取15-30克的生姜(約為中等大小的姜半塊),將其拍扁,放入鍋中加入小半鍋水,蓋上鍋蓋用熱水煮上10分鐘左右。煮好后,將全部姜水倒出,加入適量冷水至40℃左右(一般以不感覺到燙為宜)。
泡腳水+艾葉
艾葉水泡腳,能有效的祛虛火、寒火,而且還能促進血液循環趕走體內濕寒的功效。
艾葉還具有去除***、祛除寒氣的作用,由于艾草有***抗病毒、抗過敏以及加強抵抗力等功能,長期堅持泡腳,還有助于改善***、***。
方法三:拔罐祛濕
拔罐,有健脾祛濕,疏通經絡的作用,經常拔罐,有助于身體排濕氣!
拔罐的時候,可以選擇以下這幾個穴位,祛濕效果加倍!
穴位一:關元穴
位于臍下3寸,為養生保健強壯的要穴。長期施灸有調***血、***固精等功效。
穴位二:命門穴
位于人體背后第二腰椎之下與臍相對,是人體生命力的中心,為元氣“住宿”的地方。
穴位三:中脘穴
位于腹部正中線,臍上4寸處,相當于五指寬度。刺激此穴能有效緩解胃部疾病的各種癥狀。
穴位四:豐隆穴
小腿外側的中點,肌肉較鼓起的地方,這個是祛濕較好的穴位。
方法四:運動祛濕
運動排汗能去濕氣,每天堅持運動鍛煉,能促進身體的新陳代謝和血液循環,提高體內的水分代謝,幫助排出體內濕氣。
需要注意的是,并不是出汗越多對祛濕越有利,大汗反而會傷身,還有可能會導致電解質紊亂,或者人體潮濕容易發生感冒或者出現抽搐,對健康不利,所以需要適當的運動。
運動鍛煉,以有氧運動為主,還要注意預防著涼,及時擦干汗水,換掉濕透的衣物!